91年上半年,全国治理整顿工作全面展开,基建纷纷,建材市场严重疲,孙岳峰又大笔吃了建材,第二年“南巡”之后,建材价格疯涨,他又狠赚了一大笔。
孙岳峰在投机上赚了两笔大的,金兰的生意也没耽误,1992年,金兰公司的销售额已经突破了七亿。
从1985年经商伊始,一直到1993年,从4000块启动资金需要借一大分到成了亿万富翁,一路走来,孙岳峰可谓是顺风顺,你知现在他人在哪吗?”
“大哥,我怎么可能不知,孙岳峰可是名人,不需要打听就有人会告诉我,93年不是已经抓去了。”徐不以为然。
“你说得对,孙岳峰已经变成阶囚了。”南易颔了颔首,接着说:“1993年,金兰连锁店已经有136家,扩张的速度不可谓不快,听说过京西易购吗?”
徐:“在莫斯科听京城的倒爷说起过,和金兰一样,也是家电连锁的。”
“我说的那个家电的朋友,他就是京西易购的老板,我在京西易购也有投资,算是老板之一。京西易购成立于1984年7月,从一家店变成两家差不多花了一年多,然后就是原地踏步。
1987年,金兰公司开始大扩张的时候,京西易购依然是两家店,只不过在那个时候,京西易购开展了家电乡的促销活动,打起了游击战,把家电直接送到村里去卖。
金兰公司有一种灵活的金兰机制,孙岳峰把它概括为12个字:谁卖谁得,谁损谁包,谁丢谁赔。用经济学语言来说,这就是金兰的分机制、激励机制、约束机制。
金兰公司把企业的利分解到商品件数上,把员工的个人收与销售额挂起钩来,谁卖得多谁就分得多,这对员工的劳动积极自然是一种激励。
‘谁损谁包,谁丢谁赔’,这又是对员工的严格约束。
员工工作不负责任,发生商品损坏和丢失,完全由员工自己负责。
金兰公司的这种分机制,使员工的个人所得人人心中有数,月底开支,不用算账,自己就很清楚。
企业实行全员雇佣制,每年选一次,行的继续,不行的就撤来。在金兰公司,不存在铁交椅。
正是在这种较先的机制,顾客在所有的金兰员工中才真正成为上帝。笑脸迎送,周到服务,不需要挂在墙上的服务公约和意见簿来约束和保证,更不需要设监督信箱与举报电话。
在金兰的所有连锁店,服务态度被看作是一种投资。不顾客购与否,店员总是耐心地介绍商品的能、质量、品种、特、产地及怎样维护,给顾客留一个好的印象,即使不买东西也忘不了金兰。
顾客满意就是效益,这是金兰人信奉的格言,也是金兰人实践的准则,它已深深植于金兰员工的心中。
正是这一条,给金兰公司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
金兰公司不仅有灵活的运行机制,还有一整套标准化的经营规范。金兰公司规定:带响的声,带亮的现亮,能转的转起来,该地起来。
来说,电视机要显影,音响要声,电冰箱要制冷,洗衣机要转起来。顾客买之前,先实际作,自己学会调试,员工卖什么就要教会顾客用什么。
商品总是摆在最显、最顺手的地方,任顾客挑选。大件商品试看、试听、试用,延长保修期。这与国营商场里那些冷面孔旁摆一个‘请勿动手,损坏赔偿’牌的经营方式,简直是云泥之别。
你1994年前去过金兰吗?我说的,你有受过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