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没有的事儿,宋先生累不累啊,就是对他亲儿也不至于。何况我一个小学徒。”
他心为此也不免遗憾,因为有关芝麻秸儿这事儿,师父告诉他确实有晚了。
这也是恢复传统啊,对大家肯定很有引力,而且也有意义。
“那……那我真想不来了。总不能归于是您运气好吧?”
他真的不愿意等到日后国家富了,人们反而不懂得该怎么去享受生活了。
“哈哈,你小总是自诩聪明,
日的最佳装饰。
“那……那就是宋先生作弊呗,他故意留来,单煮来,给您吃的……”
“要不就是饺是您端上来的,从厨房来您就紧着踅摸,能透过饺的形态发现钱币踪迹……”
这就是基于人的共通之。
瞅着徒弟想了也白想,最后不得不认输,康术德一就乐了。
尤其冷不防,最后听到老爷还问了自己这么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。
“……这些铺在地上的东西,‘破五’前都不许扫去,其名曰是怕把‘财’扫走。其实本质上还是为了犯犯懒骨。过年嘛,除了吃喝拉撒玩乐睡觉,什么也不。怨不得谁都想过年嗯?”
能留的,恐怕只是基本生存的需要罢了。
没想到老爷话锋一转,就说到了为什么国人过年,总盼着来财,离不开一个钱字儿了。
“就连除夕夜的五更饺里,也必须得包个小钱儿才讨喜。多是光绪通宝或是半拉儿。得连孩吃饺都争着抢着,谁都想吃那个小钱儿,图个来年吉星照,财运当。可结果却是,越想吃的人就越吃不着。别不说,咱就说说宋先生家,每年除夕饺包的小钱儿,最后吃过饺,都是被我发现,落我手里了。知为什么吗?”
“只是大多数人家都有账着,人荒乱的年代,真有条件,能安心享受的人,终究还是少数。所以这也就怨不得,旧时的人好像财迷大爷一样了。一到年关,永远盼着发财。在过去的年,人们一见面,劈第一句,那就是‘见面发财’。要不就是‘恭喜发财’。过年吃饺,也非得说这饺叫‘元宝’。”
究其原因,不外乎是经济因素决定的,因为过节是要花钱的呀。
现在他忽然明白过来了,这些有意思的传统,只不过都被时间遗忘罢了。
听着老爷的讲述,宁卫民才刚刚想到了保持传统需要经济支的问题。
通过老爷的讲述,宁卫民也发现,其实咱们传统习俗有意思的很,也丰富得很。
并不像许多人以为的那样,远不如西方节日那么有趣,那么光彩多目,那么浪漫。
否则要是早知的话,今年他就能在天坛公园划块儿地,来一些芝麻秸儿铺上,让逛新游园会的游客们都来踩一踩。
“您是作弊了吧?了记号,或者故意把包了钱饺留……”
试想一,国弱民穷,资匮乏,怎么可能保持住这些传统习俗呢?
合着如今计较起来,其实也有一定的原因,是不堪回首的年份里,人们让“穷”字儿给得呀。
“瞎掰,那饺包的时候就混在一起了,送厨房去统一锅,再拿笊篱捞来。我能找得着是哪个?”
宁卫民也不由开动脑筋,苦思冥想起答案来。
或许师徒俩真的再某种程度上心意相通。
“去你的吧,怎么可能会有这种事儿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