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来,四娘近来也是轻松多了,因为早前余媒婆说的要给他家介绍的养猪的帮工,这时候已经上岗了,如此一来,彭二便腾手来,只要在罗家院这边帮忙就好,罗家兄妹几个肩上的担顿时就轻了。
但就算是人不到,礼总是要到,这时候也没有礼钱的说法,起码在他们这村里是没有的,大家去吃喜酒的时候,拿的大多也都是一些粮米面鸡。
在他们这种小村里,像这样的办,也已经算是面的了,他们村大多数人当初都是穿着麻衣短褐结的婚,从前更困难的时候,有些人家甚至连一像样的布料都凑不来。
“阿娘你快些。”小丫不住地促。
“阿娘,今日还有枣豆糕哩。”傍晚时分,一个十岁上的小丫拎着一个用粱杆编的盖篮从罗家院来,一路小跑着了坡,一直跑到猪圈前面,压低了声音一脸兴奋地对正在活的妇人说。
“先放屋里去,待我再把这里收拾收拾就吃饭。”妇人笑。
一起,用两条走山来,一直走到山大路边,才坐上了姚家的车。
姚大郎则穿着一赭衣袍,两人站在一,也是神神清清的一对年轻夫妇。
但那余媒婆也说这郑氏是个手脚利索的,又言她一个女郎要独自养活家中四个孩十分不易,罗用想了想,终究还是了。
这母女二人,便是那余媒婆介绍过来的人了,当初她二人刚来的时候,罗用也是有些犹豫,让这样一对净净的母女,每日住在猪圈旁边,着喂猪的活计,总觉有些不合适。
这几日,罗用请了几个定胡人着手在自家院侧面,面向猪圈的方向,挨着院外墙砌起了两间土坯房,毕竟那边的杂房连个火炕都没有,现在勉住着还成,等到了冬天,就不好再住人了。
每日即便只能挣到少少的几文钱,日积月累,也是比较可观。毕竟在这年月,家家挣钱都不容易,像石沟那边,除了粮家禽类,几乎就没有什么其他来钱的渠了,所以家家都很穷。
姚家现在有田有地,还着豆腐买卖,另外他家院一直有给一些商贩提供宿,因为住在村里要比住许家客舍便宜些,许多常来常往的小商贩,还是会选择住在村中。
“这便好了。”原本也没多少活了,罗家那些大猪小猪,今日也都已经喂过三遍,这时候她就只是想把这猪圈周围收拾得齐整些。
至于让这一对母女住罗家院里,罗用是没想过,这郑氏也未必很想住去,毕竟还带着个十来岁的女儿
罗用与二娘她们一起蒸了一锅枣豆糕送过去,待到开席的时候,那边也给他们送了几菜过来,给得还多,于是这一天晚上四娘又不用饭了。
若是在富贵人家,就会给新郎置办红装,新娘穿青装,这就是传说中的红男绿女,但是对于姚家来说,一件彩鲜艳的红袍,依旧是不可承受的,也是不实用的。
・
这年也不兴坐轿,罗用记忆中的那些大红轿花盖都是没有的,新娘也不着红装,而是穿着一青绿的衣裙,用一把团扇微微遮了面颊。
姚家那边摆起了宴席,罗家人却因为丧期未满不能前去,一来不合礼法,二来对主人家也不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