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他满怀期待地送一台打谷机去京城的时候,心里就想着自己这一趟无非也就是两种结果,一种是朝廷方面很重视这台打谷机,这是他认为最有可能也是最好的结果,另一种结果就是朝廷方面不如他所想象地那般重视,虽然遗憾,但他作为一个地方官员也没有什么办法,最多就是在自己辖之的地方推广推广。
上回献打谷机那件事,对郝建平的冲击也是很大的。
近日听闻西坡村那边又来一个很了不起的灌溉系统,郝建平亲自去查看了一番,深觉这个系统简直妙不可言。
回到离石县以后,他也时常反省和思考。
烧这土泥所用的黄泥,在石州当地可谓是比比皆是,石灰和石膏也有很多地方都有,相对来说,在西坡村建泥作坊其实并没有什么地理位置上的优势,平白还增添了不少运输方面的费用。
在这个没电视没网络的时代,智慧的分布是极不均匀的,有些人家里世代为官,自然就积累了很多官场上的经验,有些人家中若是没有这种积攒,书中又没有教这个,教书先生们自己也是不大懂的,那他们又要从何学来?
那龙骨车的使用环境,最好是在平整广袤的大田上,附近如果有源,却低于这一片大田,给灌溉带来不便,这种况就可以打一台龙骨车,人力踩动车,用车上的刮板,将方的刮到上面的田地之中,一台车往往可以浇灌很大一片农田,村人之间亦可轮踩车。
他只是公事公办地递了一份文书上去,然后就安心在石州当地推广起了这种灌溉系统,郝建平毕竟是石州刺史,在这一亩三分地,他的话还是能作数的。
这种龙骨车的缺,一来主要是依靠人力踩车,二来用刮板刮,边刮边漏,若是在地势比较平坦,落差不算太大的地方,那还比较好用,若是换了像石州当地这种山区,那就基本用不了了。
郝建平倒是也没遭什么殃,就是当被人给敲了一棒,又浇了一冷罢了,让他深刻会了一遍权利斗争的残酷。
慢慢开始活络起来,全力在石州当地推广这种灌溉法。
而罗三郎等人所造的筒车,在他们这个地方就非常适用,山区中的溪涧湍急,有足够的力可以带动筒车的运转,而且这筒车原理虽妙,但结构也十分简单,制造起来并不困难,汲的效率也比较,再合上用土泥修葺的沟渠,效用更佳。
他们石州当地多山区,中原地区盛行的龙骨车在他们这里并不适用。
这时候郝刺史既然要推广他们村的这种灌溉法,罗用脆就让他的那些弟到人家村里去烧泥,不仅能修建渠之用,有些村若是有心想修路的,也可以趁着这个机会一并修
激动归激动,郝建平这一次却不像之前那样急急忙忙向上面报告,生怕长安城那边发现不了这个东西的好。
所以在这个年代,很多人其实都是非常天真的,而对于已经步官场的人来说,这样的天真往往也是十分致命的。
为了合郝刺史推广这个灌溉系统,罗用也让他那些在泥作坊活的弟们,带上一些人手,到石州各地去建土窑烧泥。
郝建平本以为第二种况就已经是最差的结果了,没想到他终究还是低估了这世间的恶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