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里,二娘从江南归来,也说江南多番客,许多番船在东南沿海登陆,用香料金银皿等,从当地人那里换取绸缎,装船海。
罗用所的画本都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,它们都不是正正经经的画本,他们其实都是宣传本,就算故事再彩,图画再,也掩盖不了其广告的本质。
有人说大和波斯正在打仗,波斯人打不过,被大人把商给截了,想从波斯那边穿过大来到大唐,简直难如登天,如今许多波斯商人都是用大船载着货沿着海岸线来往东方,岭南那边便有许多波斯商贾。
“……那些番人买货十分快,一箱巾一百条,他们动辄就是上百箱的买,我那作坊本生产不,如今已是积了许多订单。”
在罗用的印象中,唐初这时候,东南沿海的对外贸易应该还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才对,后世那些有名的港,在这时候基本上也都没怎么发展起来。
越是闭贫瘠的地方,往往越多乱象,使人寸步难行。
所以就有一些人猜测,乔俊林等人可能会走海路回来,海上多风浪,又有海,行路亦是不易。
这一次回长安,便是要到机坊把她早前预订的那几组新式纺织机运过去,到时候她的巾作坊便是手造与机造并行。
再者,这行路的人多了,各个关卡的所得自然也就多了,不再需要像从前那般,盯着那三五个行人,总想千方百计地从他们上多刮一些钱帛来,现在就算是照正常收费,这些关卡也都富得油了。
国如此,海外应也是如此。
这一次之所以提前得到发展,应该跟指南针的现有很大的关系,另外,大唐这些年了不少稀奇什,也引了不少海外人士的到来,这往来的人一多起来,就会形成一个带动作用。
让乔俊林他们带上的画本没错。
个人风格这么鲜明,罗用也不知自己是该喜还是该忧。
二娘这几个月在江南那边,已是把她的巾作坊兴办起来,作坊里用的一时都还是旧式的械。
之后的这一年多便杳无音讯,他们究竟去了何,遭遇了一些什么,全然不知。
那几名胡人所言,他们遇到乔俊林等人,已经是一年多以前的事了,就算当时乔俊林他们再往前走,一路走到了波斯,然后再原路折返,如今差不多也该回来了。
从前这一路上还有乱收费的现象,现在已是很少有,主要是行人货多了,一旦什么事闹将起来,事很快就会扩大,长安城这边一旦发落去,丢了饭碗那都是轻的。
诸位大臣看过以后也都觉得:“这定然就是自罗县令的手笔了。”
就好比如今活跃在长安城外的那些河东商贩,很多人从前连他们自所在的州县都没有过,梦也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还能去往长安城。
又如今在江南地区,像那些个胡椒等,价钱便要比关中便宜许多,各类番货皆是不贵。
二娘眉飞舞地与罗用等人细说自己在江南那边的作坊
后来商畅通了,河东各地越来越多商贾南买卖货,他们自然也就被带动了起来,往来于长安城,如今对许许多多的河东商贩来说,已是寻常。
而一旦这个地方繁荣昌盛起来,在大的作用力,很多乱象就会得以扫除。